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担使命、展现作为,我校开展了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传承红色血脉,坚定青春信仰
红色教育照亮新时代青年道路。为传承红色血脉、弘扬抗战精神,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带领同学们深入革命老区,探寻红色足迹,在参观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
自动化学院“裕禄星火”实践团赴焦桐广场、焦裕禄干部学院和张庄村开展红色教育,瞻仰焦桐、聆听焦裕禄故事、感受党性、探寻奉献精神、感悟初心、见证脱贫变迁。在兰考,听治沙故事、调研乡村振兴、走访脱贫户。在张庄村学习蜜瓜种植、探讨非遗传承、实践直播助农,感悟精神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追溯革命足迹,深化党性认知。经济学院薪火逐光“三下乡”实践团参观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开展“薪火十年践初心,紧跟指引启新程”实践活动。师生们参观旧址,感悟革命精神,通过文物史料体会先辈斗争历程。


红旗渠精神源于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是青年大学生的宝贵财富。材料学院“渠魂争锋”社会实践团参观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成员们回溯修渠岁月,汲取精神养分。展柜中的钢钎、铁锤等见证艰辛;老照片展示百姓劳动场景;沙盘模型展示渠脉,讲解员讲述十年筑渠1500公里。学子们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分量,注入奋进力量。


触七十余载航空自强路,铸强国报国理想。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航空薪火”实践团赴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馆内展示新中国航空发展历程,“忠诚奉献,逐梦蓝天”标语醒目。跟随讲解员了解创立发展,珍贵的飞机模型照片再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壮阔图景。从仿制到自主研制,机型凝结航空人智慧奉献,罗阳等英雄事迹震撼学子,“国之重器,以命铸之”担当令人感动,这段历史是技术进步史诗和忠诚英雄篇章。作为航空学子,我校同学决心传承航空报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2. 弘扬传统文化,担当传承使命
于岁月长卷中寻文化根脉,在时代新章里续传承精华。我校青年学子怀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深入文化沃土,积极探寻传统之美的当代表达,用实际行动点燃文化薪火,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传承使命与担当。
寻民族交融根脉,邂逅文明璀璨厚重。南乌拉尔学院“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场探寻民族交融与文化根脉的沉浸式文化之旅。首站安阳市聚焦安绣文化,探访安绣公司,领略安绣历史技法与文化交融的魅力。成员们在公园社区开展民族团结问卷调查,与市民互动践行共同体意识。随后团队前往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观摩少数民族文字,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释汉字作用;并在殷墟博物馆品鉴甲骨文与司母戊鼎,踏访遗址触摸殷商文明。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探访,成员们深切领悟汉字是解锁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殷墟是中华文明绵延的活水源头。青年们将矢志担当使命,凝聚奋进力量,让璀璨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管理工程学院“鹤影寻踪•文脉传薪”实践团赴鹤壁以“挖掘文化根脉,助力文旅宣传”为核心,在朝歌老街解读“修旧如旧”的守护,于浚县传承泥咕咕非遗技艺,在云梦山触摸商周文明。成员们以脚步丈量文化版图,用专业和镜头激活历史、延续技艺,践行“三下乡”精神,助力文化传承与青年成长。


3.实践淬炼真才,创业谱写华章
青春躬行实践,双创激扬梦想。同学们深入生产一线在火热的社会大课堂中淬炼真才实学,将创新思维融入实践沃土,以青春智慧点燃创业星火,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大学生砥砺奋进的华彩篇章。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航空宇航学院“蓝天绘梦师”实践团队赴河南人工智能展馆开展实践,在智能机器人表演区,人形和舞蹈机器人表演吸引团队观赏记录;对弈机器人引发兴趣,成员积极参与挑战;虚拟现实太空舱提供沉浸式体验。工作人员讲解设备原理与应用,专业老师苗楠实地讲授航空航天技术。团队提问探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获得深刻认识。


以实践促进成长,用创新培育人才。电子信息学院AI赋能科学教育实践团队在托特科学进行一周暑期实践,体验STEM教育创新。团队开展鸡蛋高空坠落挑战和蓝晒实验,展示跨学科知识应用,提升动手能力。体验“阳光里的秘密”等课程和AIGC应用,与数字人教师协作演示可视化。托特科学负责人指出科学教育核心是激发兴趣和探索能力,AI技术为创新开辟空间。


聚焦实践,搭建产学桥梁,打通产教脉络。研究生处“星火燎原”暑期实践团赴洛阳北郊机场开展实践活动。这支由指导老师和8名交通运输研究生组成的队伍深入机场一线,转化理论为实践。在交流会上,机场运控指挥中心主任李为民,作为抗疫先进和劳动奖章获得者,分享创新成果和专利经验,回顾民航奋斗历程,定制讲解内容。实践团将学习塔台、停机坪、航站楼、机务维修区,沉浸式提升专业素养,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4.参与生态保护,共建美丽中国
绿色生态,幸福之源。怀揣着对美丽家园的向往,实践团奔赴各地,用青春与汗水浇灌生态保护之花,在暑期实践中生动描绘出共建美丽中国的动人画卷。
聚焦生态湿地,探寻古今智慧。民航学院绿盾护境 生态同行实践团前往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的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特邀任灵宝主任讲解湿地保护机制、生态服务功能及安全挑战。实践团在任主任带领下考察湿地结构体会“水域-湿地-陆地”生态链,参观两程故里文化博物馆,探究程颢、程颐思想对生态安全的借鉴意义,深入感受千年古柏群及“禁伐古木”的古老乡规。


5.乡梦绘就新景,青春润泽乡村
怀揣青春梦想,奔赴乡村沃野,共助乡村振兴。青年学子在乡村挥洒所学知识和青春朝气,这场社会实践画卷徐徐展开,诠释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以艺术之笔,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艺术与设计学院“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杜敏和高艳梅老师带领下,赴河南永城陈官庄村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协作村委会制定墙绘方案美化乡村、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缅怀先烈、走进民俗博物馆体验文化、参与田间劳动了解“认养土地”模式,深化艺术与农业融合,青年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我校红十字会下属的两支公益团队分别在乡村地区开展教育支持活动,以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收获温暖与成长。
“云间乐途”团队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芙蓉学校举办夏令营开幕仪式,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李自猛校长发言强调教育契机,感谢团队奉献并勉励学生求知。王锦队长介绍团队初心,表示平等尊重学生,计划趣味课堂和互动。陈西林副队长讲解安全事项。团队预备开展两周活动:开设趣味课堂涵盖艺术、科学等内容;课外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手工等项目,学习非遗技艺。队员们陪伴倾听,与孩子建立情谊。夏令营为孩子打开视野注入活力,也让队员体会乡村教育需求,提升责任感。


“筑梦行支教队”在商丘市睢县后台初级中学开展支教。孩子们从陌生到与志愿者老师亲如家人,师生共同收获了温暖与成长。活动获得日慈公益基金会支持,心智素养课程顺利开展,紧扣自我、情绪、人际主题,以体验式教学赋能成长。此外,物理科普课通过实验感受科学魅力,法律科普课解读宪法及自我保护知识,绘画课则鼓励自由创作。团队计划后期深耕课堂,策划运动会、故事会等活动,助力成长,守护童真,为孩子们镌刻难忘的夏日回忆。


为调研特色产业融合,促进文旅协同发展,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倪大钊、创新创业与营销系副主任王峥、2024级辅导员李冠柯带领“施”和远方•青春纪行实践团及青马研究会骨干赴鹤壁市鹤壁集镇进行专项调研。团队实地参访鹤壁窑基地,体验制瓷工艺,学习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模式;随后调研红薯制品中心,考察仓储环境与合作社运作,深入了解电商销售及积分制应用;并探访田园综合体,参观本草馆与植物馆,体验特色文化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实践淬炼所学,专业知识化作乡村高质量发展引擎。土木与环境学院“悦行乡志”实践团访李焦村,驻村第一书记于浩杰介绍村情并在村主任李运杰和郑绪杨带领下调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测绘标识,梳理资源,构建“产业+乡旅”规划。团队还为孩童举办古建筑宣讲,讲解斗拱力学和拼图体验,赠送礼包,助力乡村教育,传递爱心,未来团队会持续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


法韵语香满社区,青春筑梦正当时。文法学院“语脉连心•法韵兴农”团队在尚福星老师指导下,于郑州市银基社区开展法律宣讲、普通话推广和调研。团队通过问卷和访谈收集意见,居民学习热情高涨。成员用PPT讲解普通话重要性及相关法律知识。互动环节包括绕口令挑战和法律问答,居民积极参与获小奖品,团队还设立法律咨询点解答房产纠纷等问题。之后与法律工作者和退役女军人深入交流中团队收获高度评价,成员获益良多,更坚定了服务社区的信念。


科技下乡绘新景,灵鸢助农启新程。计算机学院灵鸢实践团在辅导员高义青带领下赴施家沟村科技助农,与周青书记交流得知村庄面临耕地分散、灌溉难和劳动力外流等问题。团队参观李家大院了解历史,登云端西顶俯瞰村庄全貌。上午分组走访老人记录农需,晚间与周书记座谈研讨发展规划并参观酒坊醋坊学习工艺。团队满载而归,将撰写科技助农报告深挖乡村振兴路径,助力施家沟村脱困发展。
同学们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提升了能力、深化了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切实以脚步感知国情民情,以青春诠释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此次宝贵实践经历,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更为其未来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引导更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