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担使命、展现作为,我校开展了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红色铸魂・国情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自动化学院“裕禄星火”实践团走进兰考焦裕禄烈士陵园与纪念馆,通过敬献花篮、瞻仰文物、聆听讲解,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深植心中,为我校红色教育增添了生动的实践注脚。


机械工程学院“机遇空天,制胜未来”生产实践团探访西安事变纪念馆,在复原场景与历史文物中重温“兵谏”历程,深刻感悟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爱国壮举,让青年学子对“民族大义高于一切”有了更具象的认知,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


2.文脉赓续・团结共生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传承如炬,照亮未来。外国语学院黄河号韵实践团双线并行,既探访开封官窑车间,在拉坯、施釉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千年制瓷技艺的温度,又走访黄河号子传承人,用中英双语宣讲让这一劳动史诗跨越语言壁垒,为我校非遗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搭建桥梁。


土木与环境学院“九曲青禾”实践团走进济源黄河泥塑非遗馆,在红胶泥的塑形中触摸黄河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推动生态与文化共生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南乌拉尔学院“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汇聚青年学生力量,召开了相关会议,开展了详细的准备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活动的主题、目标及详细计划,从实践内容到行程安排,再到安全措施,逐一细化方案。团队提前做好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深入了解“二七精神”“殷墟文化”“安绣文化”等地区特色元素,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实践砺能・创新赋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赴洛阳永卓钨钼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座谈交流与车间参观,将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流程、党建模式相对接,为我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材料学院“渠魂争锋”实践团在红旗渠景区,结合材料专业知识剖析修渠选料用材智慧,着力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融入科研,助推我校“专业学习与精神传承”的联动育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航空宇航学院蓝天绘梦师实践团探访郑州金橙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无人机核心技术与多元应用场景,为我校航空科技创新与学科交叉提供新思路;研究生航宇实践团开展趣味航模赛与空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将航模设计与飞行原理融入互动体验,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延伸了实践触角。




4.生态守护・青绿同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未来。”土木与环境学院“九曲青禾”实践团聚焦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通过水质调研、水土流失演示及调查问卷,将生态保护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为我校生态教育积累第一手数据;民航学院“绿盾护境”实践团走进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从唐代“禁伐林木、禁排污”石碑中汲取古今生态智慧,在街头宣讲中推动“生态安全”理念落地,彰显我校青年对生态保护的担当。


5.劳动筑基・振兴聚力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商学院“施”和远方·青春纪行实践团在鲁山县背孜乡走访时,被老支书刘元“凌晨四点下地劳作”的坚守打动,成员们通过田间交流、产业调研,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劳动价值。同时,该实践团从中药材种植、食用菌产业园到梨业科技升级,见证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让学子对“农业现代化”有了立体认知。



6.语通心桥・普促发展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架起沟通桥梁,助力乡村振兴。文法学院“语脉连心·法韵兴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郑州市、安阳林州市等地,围绕法律宣讲、法律知识普及、普通话推广、法律及普通话专题调研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语言培训、文化素养提升等活动,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传承乡村文化,为我校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助力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郑航学子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智慧服务社会,以行动诠释担当。从红色遗址的精神洗礼到非遗工坊的文化传承,从生产一线的实践锤炼到乡村田野的振兴助力,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引导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传承空天报国精神,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