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美丽中国·海晏河清”沿黄实践团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为实践课题,于2021年6月28日开展以黄河流域河南省段美丽乡村——马渡村、张庄村、关家村为主要实践地的社会调研活动。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曾经泥沼遍布、杂草丛生的河岸已经变成坚固的水泥堤坝,堤岸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柳树,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数十只水鸟在波光粼粼的黄河水面上嬉戏,在黄河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尽显生态和谐。

图为河南省段黄河风景
田俊鹏摄
“美丽中国·海晏河清”沿黄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对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马渡村进行实地走访时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近年来马渡村段黄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我们村修了路、盖了新房,将来还会建学校,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天天都很有奔头!” 当地的一位老大爷骄傲地说。
振兴乡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美丽中国·海晏河清”沿黄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实地走访调研过程中重点关注各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性、经济性和生态性,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乡村产业振兴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图为冯梦圆女士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秸秆画
王露燕摄
“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能有持续的动能。”关家村村支部书记吴淑芬说。关家村村委干部根据本村实际,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归园田居•关家村”旅游品牌。村里先后建立关家村择桐秸秆画艺术研究中心、普罗理想国稻草人农场、择桐盆景基地等项目,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图为沿黄实践团队员参观菌菇生产车间
王露燕摄
沿黄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参观河南省兰考县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菇生产车间时,车间负责人任真真向队员们介绍道:“我们主要是致力于白蘑菇和褐蘑菇的工厂化种植,引进多项先进生产技术,延长产业链,做到经济环保两不误。”该企业在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对当地村民提供车间承包。对实施兴农惠农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传承乡村文化,守护乡情记忆
乡村文化是一个村庄生生不息的灵魂动力,更是一方人民对家乡回忆的载体。黄河流域孕育的乡村文化以其特有的地区差异性,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图为张庄村乡情纪念馆一角
王露燕摄
在对张庄村的实地走访中,队员们了解到该村在传承乡村文化的过程中以张庄布鞋手工坊、桐花书馆、黄河湾书画院等设施建设为依托,弘扬以民俗特色为主的“金”色文化、以传承革命精神为主的“红”色文化和以牢记传统美德为主的“古”色文化。“在来张庄之前,我不知道丝瓜瓤还能做鞋垫,真是长了见识了。”一位游客在参观张庄布鞋手工坊时对队员们说道。

图为沿黄实践团在张庄村
田俊鹏摄
马渡村的村史馆、张庄村的乡情记忆馆、关家村的特色建筑……各村以不同的文化传承方式守护各自独特的乡情记忆。

图为沿黄实践团在黄河马渡村段
田俊鹏摄
通过对黄河流域河南省段美丽乡村的实地走访,郑州航院文法学院“美丽中国·海晏河清”沿黄实践团队员们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性化落地实施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划。